位置:首页 > 燃气资讯 > 管道安全技术与泄漏监测技术的具体分类
管道安全技术与泄漏监测技术的具体分类
浏览次数 1218 , 日期 2011-04-06 , 燃气设备 加入收藏
1.管道安全技术的分类
1.1 必须面对的问题
随着管道建设加快,环保意识加强,安全意识加强,管道安全工作愈来愈受重视。从国家安监委到各大石油公司,都把管道安全工作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国家安 监委在《安监总管-(2009)117号》文件中,明确将管道泄漏检测技术列为油气长输管道主要安全技术和装备。
近十多年来,我国的管道泄漏检测技术发展很快,安装的范围从只有几公里的短管道到数千公里的长输管道,从单一介质的液体到气体到油、气、水混输管道、浆体 输送管道,从平原、沼泽、海洋、高山到盆地,安装的数量也非常大,从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种类上,几乎世界上凡是有的,中国都用过了。全国油田几乎所有的内部 输油管道,除新建以外的绝大多数长输管道、成品油管道,部分油田的混输管道都安装了泄漏监测系统,几乎有管道的地方,就有管道泄漏监测系统或预警系统的影 子。经过这么大范围的使用,人们突然发现,不管是泄漏监测系统还是预警系统,不管是中国的技术还是引进的国外技术,真正满足要求的成熟技术几乎没有,往往 抱着很大的期望安装了这样的系统,结果离期望值太远,导致用户高层认为没有成熟的技术可用的印象。
在这样一个背景局面下,如何选择更好的技术来保护管道的安全,尽量减少损失,是摆在人们面前必须回答的一个现实性问题。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实用 的角度对技术进行归类,必须研究选择方法,必须看到技术的发展前景。
1.2 管道安全技术分类
1.2.1外部检测技术与内部检测技术
这里说的管道安全技术泛指管道泄漏在线监测和预警技术。关于这方面的论述,早有数百篇的各种专业论文介绍,其分类方法也较多,归纳一下,分为外部监测技术 和内部监测技术。外部技术是指在管道外部另外加装传感元件的检测技术,内部检测技术是指利用常规管道流量、压力、温度、密度等仪表数据监测管道泄漏的技 术,对于管道内窥爬管器类的内部检测,由于不能实现连续在线检测,故不包括在本文所说的内部检测技术范围之内。但是,加装到管道上直接与流体接触的声波检 测方式如何归类,国外探讨的不多。笔者认为,不与流体接触的声波传感元件,即便是焊接在管道上,也应该算作外部检测技术,而卡装式超声波流量计即使不与流 体直接接触,因为探测的是流量信息,仍要归到内部检测技术范围。与流体接触的声波检测,即使不是常规仪表,也应该划分到内部检测技术范畴。
在内部检测和外部检测技术各自范围内,又有若干技术分支。
1.2.2泄漏监测技术和预警技术
凡是连续在线监测管道发生泄漏后才能检测到的技术,都属于泄漏监测技术,凡是连续监测管道未泄漏就提前发现管道有可能受到侵害的技术,都属于预警技术。密 闭试压法检测泄漏和爬管器检测泄漏由于是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检测而并非连续在线监测,都不属于这两种技术范畴。
1.2.3通用技术与专用技术
从技术含量高低和实用功能上,管道安全技术又可以分为通用技术与专用技术。那种误报警很多、自动定位也不准确,只能靠人工借助于计算机技术才能分析得出最 后结论的管道安全技术,属于一种通用监测技术,而灵敏度很高同时误报警又很少,定位精度也较高的技术,是属于量身定做的专用监测技术。
1.3 管道安全技术的性质探讨
1.3.1管道安全技术实质是信号分析技术
管道安全技术的核心只有两个,一个是识别泄漏或威胁,另一个是确定识别出来的事件发生在何处,简单俗称叫定位。而核心功能的实现都是利用各种传感器间接的 获得其他信息,再通过计算机做出报警结论的。它不是那种直接测量物理信号后就可以转化为电信号的技术。世界上还没有出现可以使用的直接监测管道泄漏或者预 测到管道及将受到侵害的传感器。就因为不是直接测量传感器输出就能得出合理结论的检测技术,那它就必须根据某些规律综合分析判断才能得出结论。所以,这类 技术不是计量检测技术,而是一种综合传感器信号分析处理技术,而信号分析处理技术的核心是由计算机软件实现的,所以,它又是一种软件技术。
1.3.2通用技术与专用技术的比较
从性能上,通用监测技术的软件是可以简单大量复制的。这种技术的识别和定位两项核心基本功能都是由人工完成的,不是由软件实现的,因此,它具有开发周期 短、成本低廉、通用性强等诸多优点,缺点是对于人的依赖性较强,灵敏度设高了不断的误报警,设低了小泄漏或较小的威胁信号不能报警,实用价值较低;
专 用监测技术是量身定做的技术,它的软件不能简单的复制应用。这种监测系统不需要人工干预就能准确的报警和定位,而且灵敏度很高。相对于通用技术,这种技术 具有开发周期长、成本高、没有通用性等缺点。但是,它的实用价值很高。
API 1130指出:人们认识到,没有一个特别的方法或技术可以适用于所有的管道,因为每条管道系统都是独特设计和操作的。此外,探测范围难以量化,因为每一个 管道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必须逐条管道甚至逐段管道确定测量范围。每一个CPM的方法有其长处和局限性。例如,有些方法CPM对测量重复性和漂移更为敏感, 而其他的办法可需要进行大量的配置和调整的努力。没有一个技术已经被证明适合所有管道应用。多个CPM系统可共同组成一个CPM体系,这样可以更广泛地涵 盖管道的运行条件。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理解,一个实用性强的管道安全技术不是普通技术能够替代的。
1.3.3管道安全技术的特点
不论是那种泄漏监测报警还是安全预警系统技术,我们都会看到这类技术有如下共同特点:
⑴、由于管道安全技术是信号分析处理技术,这类技术给出的具体技术指标,诸如灵敏度、定位精度、误报警、漏报警等,往往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成立的指标, 而这些条件往往都是不可控的、适合用模糊语言描述的客观现象导致的,这些指标具有参考价值,目前国内外都没有一个相应成熟的检测这些指标的具体办法,不可 能向计量器具那样去根据测量的的反馈信息进行调整,因此,它就不可能具有计量器具那样的准确性、重复性、可标定性等诸多特点;
⑵、对于复杂过程分析,如果要求灵敏度足够高,就不可能没有误报警。因为各种仪表和传感器都会有噪声,被测的物理量也会有噪声,而且都是根据测量其他量的 变化来分析报警的,并没有直接的这种传感器,所以,误报警是不可避免的,只是误报警的多少应该有个明显的界限,如果有识别报警时间信号与其它信号的能力, 这样的系统误报警很少,比如每年几次,就应该认为是没有误报警,相应的,如果没有识别报警信号与其它信号差别的能力,同样灵敏度前提下,可能有时一天都会 出项几十次以上的误报警,就应该认为该技术误报警非常多;
⑶、同样的理由,我们可以知道,尽管人们不能容忍漏报警,但是,绝对没有漏报警的技术也是没有的,因为有时事件发生信号微弱,传感器收不到任何可辨识的信 号,系统就不可能报警,客观的讲,只要被检测的信号满足了报警的要求,监测系统就应该报警,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没有报警输出,这才是真正的漏报警。一个专 用监测系统技术,其识别事件的能力应该和专家相似,不应该出现专家可以识别出的而监测系统未识别出的漏报警事件,非专业监测技术,是一种靠门槛值报警、人 工识别事件的技术,达到门槛值都没有报警是不允许出现的;
⑷、报警的及时性问题,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另一个问题。从期望出发,人们希望报警愈快愈好,而事实上,这是不对的,因为任何事件都有一个发生发展过程,信 号传播过程,传感器有个响应过程,数据积累分析也有个过程,每个过程都是由时间积累完成的,忽略了这个必须过程,其结果只能是乱报警、无根据的报警,对于 管道安全监测系统来讲,如果事件出现后立刻就能报警的,那一定是一个根据片面信息就做出的报警,可信度一定是很低的,但是,如果专家都能明显确认的时侯, 系统还是不能报警,我们同样可以认为该技术报警滞后太多。
2.管道安全监测系统技术的选用
2.1没有理想的技术,只有更好的技术
理想的管道泄漏监测系统是指有这么一种管道泄漏监测系统,安装它以后,管道没有发生泄漏它是不会报警的,一旦发生哪怕是非常微小的渗漏,都能立刻报警,而 且定位精确,平时使用还不需要维护。事实上,这样的技术是不可能有的。
理想的管道安全预警技术是指伤害管道安全事件苗头一出现,监测系统就能识别出该苗头最终是否会发展成伤害管道。且不说监测系统因素做不到,就事物本身来 说,就具有不可预知的特性,要求正确报警是不可想象的事。
这和世间的所有事务一样,绝对理想的东西是不存在的,所以它才被称为理想,也正因为如此,它才会成为人们的一种追求,我们知道,它是一个永远也不能实现、 只能无限接近的目标。
理想的管道安全监测技术是不存在的,但是,制定管道安全监测技术标准,衡量管道安全监测系统性能,应该以人们的理想作为方 向,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取,才能使我们的技术越来越好。
2.2 选择泄漏报警监测系统还是预警系统
2.2.1从需要的角度分析
管道泄漏监测系统是发生泄漏后才报警的技术,如果能在泄漏发生前就及时发现事故苗头,及早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那当然是件极好的事情,从这点来说,自然 应该选择预警技术。那么,泄漏报警和预警之间时间差异是否满足防患于未然的时间需要?这要从事故本身的类别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想到的是施工机械造成的管道泄漏损害,这在国内外都有许多事故实例。这类机械主要有挖掘机和打桩机、打夯机三类。挖掘机开到管道附近停下,开始挖 土作业,如果预警系统在未开挖前就及时发现,管道公司立刻派人赶到现场去制止,有可能发现如下几种情况:
⑴、挖掘机司机知道管道在那里,不管你是否去,他都不会伤害管道;
⑵、挖掘机司机把设备停在那里了,并没有开始挖掘;
⑶、挖掘机已经在作业,但是还没有触及到管道;
⑷、挖掘机已经挖断管道,事故已经形成;
⑸、挖掘机已经在作业,但是不在可能造成管道断裂的地方。
其中第二种情况概率极小,可以忽略,一般是开过去当时就会开始挖掘作业,那接下来的就是,在挖断管道之前,你是否赶到了现场,这就要看报警速度、人员响应 速度、事故点与出发点的距离、挖掘机作业的速度。一般挖掘机挖一次的时间不超过1分钟,每一次的挖掘深度0.5米左右,如果挖5铲就能挖断管道,挖掘机到 现场开始作业时5分钟就已经造成了管道破坏的事实。如果报警响应速度1.5分钟,还剩下3.5分钟的可利用时间,就是人员响应速度0分钟,在车里待命,立 刻前往,路上没有任何障碍,这段时间也只能跑3公里,赶到现场时事故已经形成了。而这种快的反应速度是以假想的理想条件为依据的,事实上这么快几乎是不可 能的。所以,这种情况下靠预警发现挖掘机伤害管道提前制止事故的发生几乎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只要是挖掘机开始在管道上在施工,没挖着管道,你去与不 去,管道都没有破裂,一旦挖到了管道,去了也晚了。
但是,更多的情况是开始在距离管道较远的地方挖掘,逐渐接近管道,对这种情况,振动预警的技术就特别合适。
至于打桩机,只要开上去,3分钟准备好开始打桩,打到管道上,一下就能打穿,与打上几次都没有关系。因为打桩桩距一般较大,刚好打到管道上的几率并不是很 高。至于打夯机、造成管道损坏的可能性一般不会很大。
上述三种建筑施工造成的管道损害都属于非法占压管道的行为,一般都可以从建筑的策划阶段予以制止。所以,预防施工破坏应该主要靠平时人工寻线及时发现线 索,因为施工总是要提前策划,在施工前会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预防工作,应该加强与管道沿线地区政府的联系,采用更合理的约定做法,就能够基本上避免这类事故 的发生。
第二种可能造成管道破坏的是人工有意识所为。人工破坏分两种类型,一种是恐怖行为,即是炸毁管道,这种方式预警几乎不会起作用,另一种是打孔盗油。根据国 内大量打孔盗油现场的情况看,这种做案的方式多数选择在管道土层不厚的地方,挖掘管道的速度很快。有人曾经统计过,仅30分钟的时间,挖土、装阀门、开阀 门装满30吨一车油全部完成,这样的速度,一般预警也避免不了泄漏事件的发生。当然,打孔盗油做法也是千奇百怪,对于那种先装好阀门,择机再盗油的情况, 可以及早发现管道被打孔,这也比泄漏后才报警要好。对于很慢的挖土、开孔情况,预警效果自然很好,但是这种情况不会有多少,因为作案者一般都怕被发现,所 以总是快速的完成挖土开孔这一过程,至于盗油,可能会多种多样,比如慢开阀门细水长流的方式,预警就不大可能起作用。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从需求方面看,预警不是万能的,是否比泄漏检测系统更优越,还要从其他方面综合考虑,才能做出合适的选择。
2.2.2从技术角度分析
从技术角度分析很重要,如果从需求角度看是可行的,从技术角度看是不可行的,也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
泄漏监测技术国内外开发的时间都比较长,国内 开发较国外晚了十几年,但是上升得很快,引进ESI、ATMOS、ASI等国外泄漏报警技术技术和很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大量投入研发,规模宏大, 尤其是在使用方面,迅速广泛普及到各个油田和管道公司。但是,正如众所周知的,真正可靠适用的技术实在是不多,虽然近两三年以来出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管道 泄漏监测技术,但是认识到它的人还不多,多数人认识还是停留在“管道泄漏检测技术不成熟,没有能够使用的技术”概念中,这无可厚非,毕竟人的认识滞后特性 是一种自然规律。
由于通用的泄漏监测技术进入了难于突破的攻坚阶段,国内近几年来快速的引进实验其他方式的技术,比如澳大利亚的FFT,以色列的HADAS等预警技术。但 实际实验的结果并非令人满意,但它激起了国内研究开发预警技术的热潮,时至今日,这种热潮不减。从现场实验的情况看,还有许多具体问题难以解决,诸如光源 发射接收器件特性受环境影响的问题,还有更重要的是信号识别处理问题没有解决,这都是短期难以克服的致命障碍,而这些问题不能解决,预警技术就不可能大面 积应用。国内本来看好的预警技术推广实验的结果已经出现了这种艰难的尴尬局面。
应该选择什么技术?预警比泄漏后报警优越性到底多大,到底应该选择预警技术还是选择泄漏报警技术?什么技术更能发挥作用?是用自己的管道来配合试验还是应 该为管道选择较为成熟的技术安全保障技术?这些都是需要管理部门认真权衡的具体问题。
2.3 怎样选择更好的技术
无论你选择预警技术还是选择泄漏后报警的技术,都有一个是选择通用技术还是专用技术、是选择较好技术还是选择廉价低技术含量的技术,都有一个识别方法问 题。这里,探讨选择更好技术的几种方法。
2.3.1建立判别是非的标准
出于商业原因,各卖方都把自己的技术说成是最好的,如何区别水平?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所谓比较,就是拿一把公认的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同类物件。但是现在还 没有一把这样的尺子—这就是标准。因为没有标准,导致了人们认识的混乱和无所适从。在这里,我们暂以各家宣传和用户关心的误报警、漏报警、定位误差和灵敏 度四项指标作为共同判别的标准。我们知道,作为标准的技术指标必须具备科学性、唯一性、可以验证性,只有符合这三性的技术指标才是真实可信的。
2.3.2通过误报警指标筛选技术
技术指标的解释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什么叫误报警?我们都知道,作为管道泄漏或预警监测系统,只有管道泄漏或出现了危害管道安全的事件才能报警,否则就是 误报警。比如美国石油学会标准API 1155对误报警的判别规定:是以次/年误报警来衡量的,这个指标具有唯一性,是符合统计规律的指标,按该指标衡量的误报警次数简单明了,用户可以考核验 证;一般卖方用误报率百分数表示误报警,这种方法用户无法考核,卖方可以随意解释。在实践中,如果一条管道10年都不泄漏,且10年里该泄漏监测系统有一 次误报警,那误报警率就是100%,这显然是不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规律的认识自然法则,是不科学、不合理,不能实现的指标,所以这种指标只不过是一种推销 产品的宣传,事实上该技术等于没有误报警指标,这种连卖方自己都说不请楚到底有多少误报警的技术,自然水平不会高。
2.3.3通过漏报警指标看技术本质
一般卖方和上面的提法相似,给出一个漏报率百分数,事实上这个数并不合理。至于说某个监测系统没有漏报警更是违背客观规律的说法。可以说,所有的泄漏监测 技术100%的有漏报警。道理很简单,一是信号小到一定程度就报不了警,再一个就是仪表、通讯网络、电源、计算机、线路等等因素,只要有一种不利因素出现 在泄漏时刻,都会出现漏报警,而这些因素的控制往往并不决定于供应商,供方用这种不能控制的因素产生的结果作为技术指标提供给用户,显然是不科学、不严肃 的,这样说只不过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广告宣传。所以,该指标在API 1155里就没有,我认为以漏报警率作为指标的系统,是不可信的技术。
2.3.4通过定位误差指标看技术类别
管道安全监测系统定位时下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人工寻找曲线拐点的定位,它的误差取决于人工识别能力和计算机的数据采集密度以及时间的同步、原始波速 的测量准确程度,后几个问题都是常识性的,几乎没有人解决不好,使用中的定位误差发生在人工识别拐点上,这种方式的定位误差是人的识别能力造成的,不是系 统功能。这样的系统显然没有真正的系统定位误差指标,把人的识别能力说成是系统功能不仅不科学、不合理,还混淆了是非,这样进行说明的卖方,一定是自动定 位问题还没有解决好的卖方,这样的系统无论怎么说
也是人工监测的通用系统技术;另一种是自动定位,由系统自身将定位数值输出,不需要人工干预,这 样的系统才是真实的系统定位指标、这样的系统是自动监测系统,是专用监测系统技术。
2.3.5通过灵敏度指标看系统的技术的可信度
灵敏度(或称敏感度)—是指监测系统报警响应的敏感程度,该指标以事件导致仪表信号变化占仪表量程的百分数表示,因为只有这样的零敏度指标才是可以考核检 验的指标,也是符合三性的指标。如果宣传灵敏度指标是事故点实际物理量变化的多少,那该指标必然是不可信的,因为监测系统分析的是信号,而事故点物理量变 化大小比例和有限检测点信号大小比例并不是一回事,还有一些卖方把灵敏度指标给出一个区间,那就说明它没有一个可以让人确信的灵敏度指标。
2.3.6通过宣传资料看技术水平
⑴、从技术指标上看真伪
利用上面说的技术指标概念,很容易看出某项管道泄漏监测技术的实际水平,技术指标的比较必须遵循同一标准,把人的操作识别能力和计算机判断结果放到一起, 说成是同样的指标,显然是没有道理的。
⑵区别系统的类型
目前,动态管道监测系统分两类,一类是自动监测系统,全自动报警定位系统—是指不需要人工参与报警和排除误报警,也不需要人工参与定位,报警和定位全由监 测系统自动完成的监测系统;另一类是靠人工排除误报警,且靠人工寻找曲线拐点定位的人工操作系统。我们知道,管道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识别报警事件和定 位,但这类通用技术系统往往并不说这关键的两项功能是靠人来实现的,态度诚实点的,说是“人工辅助的全自动报警定位系统”,这里还把关键功能说成了“辅 助”,这已经是很不错的了,一般的根本不说人工操作的事。
这类通用技术系统的宣传材料上往往讲了许多大道理,让你误以为他的管道监测系统真是靠那些道理做出来的,唯独解释不了的是:为何在实际使用中还要靠人工识 别和定位?
还有的东拼西抄,看人家怎样说的,自己照抄不误,结果整个宣传材料漏洞百出……。
识别不同系统的方法就是多想多问多看,根据问的结果去查对核实,问就是直接问怎么排除误报警怎么定位的,如果讲了好多道理就是先不谈实质问题,你就应该知 道是怎么回事了。对用户来说,道理并不重要,使用效果好最重要。
2.3.7泄漏监测系统技术不宜通过招标采购
管道的情况千差万别,通常同一种技术,用在不同管道上结果差异非常大,在准备购买管道监测系统时,怎样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很多单位采用招标方式采 购管道监测系统。事实上,在大多数技术不成熟、没有统一标准、没有同样可比技术或不好辨别的情况下,采用招标的方法显然是不合理地。一般招标分技术标和商 务标,从技术标角度看,如果还不知道技术的好坏不同,那就有必要先搞清楚再招标,如果知道了技术的不同,找到了适合自己且没有可比的技术,通过招标方式有 可能失去采购合适技术的机会;对于商务标,占分数比例更大的往往是价格,如果是技术含量很高的、没有可比的技术,开发成本一般也比较高,价格自然也会高, 而采用简单图形化软件编程的一般技术,一个未接触过的外行人有一段时间边学习边开发也能完整的开发出一套泄漏系统软件,这样的技术,成本自然很低,而且真 的不比一般通用技术差多少,如果通过商务标竞价,这类技术肯定有优势,而价格高的好技术必然落选。结果必然是没多花钱买有用的好东西,却少花钱买了没有用 的东西。所以,对于一项没有可比的技术,是不宜采用招标方式采购的。
⑴摆擂台、选技术
有一个简单可靠的方法,那就是采用实际对比的方式。国内外已经有业主这样做了,请多家国内外卖方去做同一段管道监测,同条件下一比就都清楚了,时间就会帮 助我们用户证明一切。其实很简单,让那些愿意参加服务的卖方都到你那里去,在同样的工况下:采集同样的仪表信号、在同一个时间段、监测同一条管道、不要各 个卖方在现场进行所谓技术服务,由业主自己观察效果,自己组织试验,选出好的技术留下,落选的自行拆走,自然就选择出好技术了。
⑵听其言、观其行、查其物
听其言:就是听卖方怎么说,如果讲不出自己的技术特点,或以虚假指标作宣传,那技术一定不是好的,如果他的说明材料讲的话没有科学道理,很可能就是以假乱 真,比如说定位误差指标只有几十米,实际给出的定位公式却是业内公知、实际定位误差为数公里的公式,这种公式的含意可能连他们自己都不明白的时候,就敢抄 下来作为自己高精度指标的证明条件来宣传,技术能是真的么?
观其行:如果有同台打擂比武的机会不敢比试,那就说明自知技术不先进,如果再采用各种手段企图拆散擂台,那就更加说明是技术不行。
查其物:就是看厂家报价与实物的关系,是否合理。如果把硬件简单组合包装,然后加价报出,那一定是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技术,因为管道监测技术是物化在软件 里的技术劳动成果,硬件各家都差不多,决定系统功能的是软件。那种没有多少软件技术含量而只能靠硬件假包装的做法这本身就说明了这种卖方拿不出什么技术作 为卖点。
⑶透过现象看本质
假的东西一般都是戴着假面具,揭开面具就能看出本来的面目。管道监测技术只有两类,一类是全自动识别和定位的技术,一类是靠人工识别和定位的技术。如果本 来是人工识别和定位的技术,在自己的宣传材料中根本不提靠人工识别和定位,这种技术的真伪就不用考究了。
3.管道安全技术发展雏议
1993年,美国石油学会发表了API 1149标准,即《管道变量不确定性及其对泄漏探测的影响》,标准中详细论述了管道各种常规参数与泄漏检测的关系,用数学语言构建了了大量的模型,这是迄 今为止能够见到的最为全面的有关管道泄漏检测原理方面的论述。这一论述为用软件监测管道泄漏提供了理论基础。1995年,又发表了API 1155 《泄漏检测系统软件评估办法》,系统详细的说明了泄漏监测系统软件应有的功能,也说明了如何来评估泄漏检测系统软件,为卖方和买方提供了一个共同参考的平 台。同年,也推出了API 1130 《液体管道计算机监测》,进一步明确了液体输送管道泄漏监测技术的分类和具体技术细节。自那时起,此信息的用户(例如,管道运营商,系统开发者,系统集成 商和监管机构)有机会运用所提供的资料做出评价,他们提出了修改意见。出版以来,API 1130也被联邦管道安全条例引用。此外,API要求标准和出版物定期更新。因此,2002年,API 1130 第二版问世,这版 API 1130已经做了修正,已包括吸收改进建议和纠正不一致的错误。
按照API规定,这些标准应该每五年就更新一次,最长可延期至7年,上述3个标准已经都到了更新的时间了,至今还未发现更新版本。
自80年代以来,涌现出了上千篇关于管道泄漏监测方面的论文,这一领域技术进入了蓬勃成长期。近几年管道泄漏检测论文高峰过了,又出现了大量预警方面的论 文,且呈迅速上升之势。这一现象说明,管道泄漏监测技术新提出的东西不多了,研究方向转到了预警技术领域。根据国内实践情况分析,我国讨论和应用最多的负 压波法管道泄漏监测技术在成长中碰到了瓶颈,目前难于突破,用户转而希望有更合适的预警技术出现,催生了管道泄漏预警技术。
从使用效果看,泄漏监测论文少不是泄漏检测技术成熟了,而是实际使用效果离用户需要太远。我们看到论文都是讲了许多理论和实验的情况,很少有人提到这些管 道泄漏监测系统使用时误报警很多,定位信息也没有多大参考价值,其实就是靠人工设置报警阈值,报警以后再由人工分析是否真的是发生了泄漏,如果真是泄漏, 再由人操作计算机寻找曲线拐点定位,因为实现这一功能简单容易,技术含量低,这类技术国内前几年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多是采用误导消费者低价倾销策略 迅速占领市场,消费者使用后有发现“宣传归宣传”,反差很大,心灰意冷,就导致了市场萎缩,爆发者多数不得不退出市场或改头换面。本文称这类技术是通用监 测系统技术。通用技术占领市场绝大多数领地的结果,自然就有了“管道泄漏检测技术都一样,没有好用的”结论。在这种背景下,少数技术含量高的专业技术被当 作同类通用技术而受到排挤,成长缓慢,但是,市场需求还在,当人们看到曙光时就会逐步找对方向,专业管道泄漏监测技术的成长期就会到来。
管道预警技术出现的时间比较短,还需要有一个成熟期,从目前看该技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敏感元件相关的环境稳定性问题,另一个是软件对事件 的判别问题,前一个问题对传感元件开发商期待很大,预警技术开发人没有多大改进余地,后一个问题是预警技术开发人员必须解决的问题,还需要持续不断的努 力,期望未来会较好的解决这两个难题,预警技术就会进入到实用阶段。
为解决预警技术遇到的难题,可以考虑将不同的技术加以融合,或许能找到一条新的出路,国内近两年已经有人开始这样做了,但愿这是一条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