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燃气资讯 > “无人区”崛起千吨采油班
“无人区”崛起千吨采油班
浏览次数 916 , 日期 2014-01-08 , 燃气设备 加入收藏
塔河油田“无人区”崛起千吨采油班
汽车在石子路上颠簸起伏着,不时掠起一层层黄土,石子路两边是荒无人烟的戈壁荒漠。这里的景致,和电影《无人区》中的景象很接近,所不同的是,电影中的演员终会有“剧终人散”的时候,而采油一厂采油四队S112班组的成员却常年驻守在这片“无人区”中。近日,经过四小时的颠簸,记者再次走访了这片“无人区”……
与产量“博弈”
64口井,80名职工,日产油1000吨以上。在S112班组,班长姜振国简单的介绍让我们队这个在大漠腹地的分公司第一大班组有了初步的概念。
一大早记者跟着皮卡车踏上了巡线路。王振鹏、杜云、赵有志三个人一班,刚启动不久的皮卡车里充满了寒意,石子路坑坑洼洼,坐车有了坐船的感觉。王振鹏他们三个负责S112、TP两个片区的4条巡检线路,40余口油井的维护工作。
在YJ2X井,赵有志查看各项参数,清扫设备,擦不掉的地方,老赵索性用嘴当“吹风”。三人分工明确,不到10分钟一口井便被维护的利利索索。
“60多口井,只要摸清了每口油井的脾气,才能保证它们好好产油,管井就像在博弈,井出现新毛病,我们就要有新招数。”巡井工赵有志对油井管理侃侃而谈。
去年12月13日,赵有志巡检至托甫台片区TP-13计转站、TP-15分输站、他发现外输压力上升,输液困难。
凭借多年工作经验,他判定管线可能发生堵塞。赵有志立即前往塔河北岸TP7流程查看,初步判断分离器进口堵塞,赶紧给队上汇报险情。
在厂里协调下,特种作业车、抢修人员陆续到达现场。此时托甫台片区应急储备库容仅能支撑5小时,生产形势异常严峻。
经过3小时紧张施工,管线扫通,备用管线投产,至22时30分,外输液正常进入TP7流程系统。
18个小时的较量,1000多吨原油正常外输,没有关停一口井。
与寂寞“斗法”
对S112班组的每一个员工来讲,最难熬的就是“寂寞”。
在S112班组工作了七年的老员工刘明告诉记者:“这里手机信号非常差,想家的时候,给家里打电话,信号动不动就断了,我媳妇跟我开玩笑,你的电话,都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走进S112班组托甫台基地,空旷的院子显示格外寂静。平时,偌大的院子里只有十来个人。
当记者赶到托甫台基地的时候,下夜班回来的员工正在休息。只看到院子的角落里,一条大黄狗带着三只小狗卧在鸽子笼之外的铁丝网边上。见到穿红工装的我们,大黄狗只斜望了一眼。
到晚上,一从接班车上下来,姜振国就几步跨到了鸽子笼边,拿出笼子里的小盆去加水。养鸽子,成为了姜振国工作之余最大的乐趣,听着一只只鸽子亲切的“咕咕”叫声,姜振国的疲惫一扫而去。
为了对抗“寂寞”的工余时间,塔河采油一厂为托甫台基地配备了“流动书箱”,还有扑克、象棋等文化娱乐用品,各类健身器械的配备和塑胶篮球场、足球场的建设也将逐步展开。
胡红忠是S112班组中与寂寞“斗法”的高手,工余坚持学习维吾尔语,听、说、读、写样样拿得出手,工友们笑称他过了“维语八级”。
“在油区,和维吾尔族老乡直接用维语交流,打交道方便多了。”谈起学习维语的体会,胡红忠深有感触的说。
胡红忠精通维语的特长,让他入选了2013年“自治区深入开展各级干部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至今还在阿克苏柯坪县玉尔其乡上库木力村的工作组开展扶贫维稳工作。
“塔河岸边立志上产,胡杨深处建设家园”。离开S112班组时,醒目的标语让人对他们的工作油然生出一份敬意,也许,这句话,就是他们驻守在“无人区”的理由